家整本书阅读,家整本书阅读教案?

《家》这本小说,我已经记不清读了多少遍,每读一次,心中总是充满着激情,真如作者所言,似一股激流在心中涌动。

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中说:“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这本书写于九十多年前的旧中国,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很多像“高公馆”这样的大家庭,封建家长是前清的官员,在家里享有绝对的权威。这本小说主要描写以觉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如何冲破旧家庭的封琐,追求自由、追求新生活。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还在上学,第一次读到《家》时,那种激动那种热血直往头顶窜的感觉,我在笔记本上抄了了无数多的当时自我感觉对我的灵魂有触动的精彩话句,今天看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巴金在本书的序中说:“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对我而言,二十多年前,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我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送进了一所自己所不喜欢的中专学校,在这座学校里我们苦苦挣扎,心灵经受着难以言说的煎熬,也许正因为此,我才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文学。也许是这一句句令人热血沸腾的话语打动了一颗年轻的心,我在无数多的暗夜里,手捧着一本本大部头的小说,读的如醉如痴,和小说中的人物一同欢笑一同哭泣。立志将来也要写类似的小说,立志将来一定不辜负这美好的青春。如今已过四十,青春时代那些个煊烂多姿的梦已经离我远去,青春时代那些美好的经历已经变成了回忆。生活的乏味和日复一日的重复,早已经把我打磨的没有了一点激情。今年春节,无意中再一次翻看到巴金的这本小说,看着昔日在小说中划下的红的蓝的黑的深深浅浅的标记,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再一次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这本小说。

读完以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人生阅历的不同,让我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从这本书中读出了和青年时代不一样的感觉。二十年前读它,感觉热情在身体内燃烧,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想冲出这个牢笼,就想去广阔的天地里展翅翱翔。二十年后,当我经历了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经历了岁月的打磨以后,我再一次读它,青春时代的激情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更为深邃的思考。觉慧离开了高公馆,他离开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新生活。留在高公馆里的觉新,接下来该如何生活,还有觉民,和琴的爱情会不会有个美好的结局,他们的生活又将是什么样子。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没有了高公馆那样的大家庭,但是在当下的中国,在一个一个三口或者四口的小家庭里,又在上演着怎样的悲喜故事。我们打破了一个旧家庭,在我们亲手建立起来的这个新家庭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又过的如何?新的家庭生活,充满了难以排解的苦闷和酸楚。沉重的房贷车贷压垮了无数多优秀青年的腰,泛滥的电子垃圾信息占用了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我们忙得没有时间睡觉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陪孩子更别说陪老人,这个时代好像就一个字——忙!

忙得没有了朋友忙得忘记了亲人,现代生活,一切都在快节奏中向前冲,根本停不下来。

按常理来说,忙了一年,在过年的这几天假期里,完全可以放松自己,可以过几天慢节奏的生活,孰不知过年比上班好像还要忙,忙得晕头转向,不知不觉年早就过完了。又开始了一年漫长的工作和生活。坐在疾驰的列车上,才可以安静下来看一会书;这样的生活,我们早已经习惯和麻木。难道这样的生活就是我们苦苦奋斗才得来的吗?

内心是说不出的空虚和荒凉,周围的一切都很热闹,外面越热闹内心越孤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们的生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回答的上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一样的家。在巴金的《家》里,高公馆就像公司,女人就是负责生孩子的机器,没有人去关心她的喜怒哀乐,瑞珏在生死关头,也不能见自己的男人一面,而更为离谱的是这个善良的女人,本来没必要去城外那个阴暗潮湿的小院子,他完全可以在高公馆里生孩子,只因为高老太爷的死,生孩子会出血,只因为愚昧的迷信,就断送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作为她的丈夫,高公馆里孙子辈的老大觉新,奉行“作揖主义”,在长辈面前一声不吭,最终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高公馆里的男人,就像现代公司中的股东,天生就享有特权,生孩子的女人死了,无非是过些时日再娶一个罢了。中国的家庭缺少爱,母亲的观念就是如此,只有不停的干活,没有爱,只有责任和义务让她永不停歇忙忙碌碌。但凡是一些表达爱的情节,在她的生活中永远也不会出现。

爱是什么,爱是一个永远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甚至可以说,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是不允许有爱产生的,尤其是男女之爱,传统的中国家庭里只有搭伙过日子,只有在共同的经济利益下一起想办法活下去。很少谈及爱,也很少表达爱。那么在现代的家庭中呢?爱又有几份?爱又脆弱到了何等的地步?

家,应该是个充满爱的地方,是一个人心灵受伤后最想回去的地方。可如今,还有多少人能拥有这样一个家呢?小说中巴金回答不了,现实中我们也寻找不到,更为可悲的是,好多人连寻找的心也没有了,每天忙忙碌碌昏昏沉沉不知所措。

家,早已经变成了身份证上的一个地址;家,早已经变成了汽车导航里的一个小圆点。我们心头追寻了多少年的那个家,只能到文学作品中寻找了?我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代,在他们的眼中,家会是个什么样子?一个永远不回家的爸爸,一个永远忙不完的妈妈,还有一堆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家,在他们的眼中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只能由他们去回答了。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家》是作者在二十七岁时写的作品,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最高峰,巴金的作品以情感人,他自己说过他的作品缺少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构思,正因为没有文学化艺术化的思考和构思,他的作品才充满了真情实感,在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变迁之后,读他的作品仍然能够让人热血沸腾。只要有这样一部作品,也就够了,因为他说过:青春是美丽的。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丽的,只是我们没有珍惜,不小心把美丽的青春弄丢了,在人生四十不惑之年,再来回味那个逝去的青春时代,再来阅读当年令我们心醉神迷的作品,心中依然激流涌动。也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所在吧!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fxquan.com/1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