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柏拉图《理想国》偶记之七
传统观点认为,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其在《理想国》中用“洞穴比喻”和“床的比喻”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反映,观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但柏拉图为何要表达这样的观点?他写此书,完全是从城邦的现实出发,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城邦政体形式,并通过教育等手段获得一批理想的城邦治理者,以建设理想的城邦国家,倘这么否定现实世界而肯定虚无缥缈的观念世界,岂不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所以,我们对书中的两个比喻,不能孤立、简单地予以哲学上的“主义”定性,而应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出全面、准确的理解。
第一,作者之所以强调精神,轻忽物质,其意在希望城邦治理者不要追求物质上的占有和物质与肉体上的享受,而应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与享受:优秀的城邦护卫者,“从神明处得到了金银,藏于心灵深处,他们更不需要人世间的金银了”,“对统治者来讲,最重要的自我克制是控制饮食等肉体上快乐的欲望”,“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种快乐与欲望的控制”。这种对精神与物质的扬抑,贯穿于全书。
第二,强调理念,轻忽现实,乃是强调哲学家对事理的把握。柏拉图从一开始起就主张由哲学家治国,或治国者要成为哲学家,因为哲学家能把握事理。而事理往往藏在现象之中,需要探寻,就像洞穴中的人,需走出洞穴,到光明处才能见到真实的世界一样。用今天的话说,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才应是柏拉图的辩证思维。
关于“床的比喻”,柏拉图是在艺术创作一节中提出的,其认为理念中床是真实的床,木匠做出的床是对理念的模仿,画家画出的床又是对模仿的模仿。这一观点在说明理念与实践操作后的结果的关系时或有偏颇,但也不能说这就是“唯心主义”,因为木匠在做床时,大脑中确有一个“床”的理念存在,木匠做出的床确是依照了理念中的床。只是做出的床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关于说画家画出的床是对模仿的模仿,也当然得相应纠正一下:应是对真实事物的模仿。但关于“三种床”的概念并无实质性错误。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fxquan.com/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