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紧接上期)

第八节 兄弟猜忌 隐患无穷

夺嫡之争,以曹丕完胜,顺利继位告终,但余波未了,后患无穷,几乎可以说因此导致了曹魏社稷迅速被司马氏所篡的悲剧。

曹丕为魏王后,立即对曹植及其团队进行清算报复,将丁仪改任为右刺奸掾(类似于监察官员),本想让丁仪自杀,可丁仪贪生怕死,跑到中领军夏侯尚那里叩头求哀,夏侯尚虽然同情他但也救不了他。后来与其弟弟丁廙及其两家里的所有男性成员一起被杀。

丁冲和丁仪、丁廙父子三人的事迹由此终结,但这三人与《三国志》作者陈寿之间的一段公案却至今争论不休,可以八卦一下。

这段公案最早出自《晋书·陈寿传》,说:有人说丁仪、丁廙在魏国有盛名,陈寿就对他们的儿子们说,你们去找一千斛米来给我,我就为你们的父辈写一个很好的传记。丁家后代不给,陈寿竟然真没给他们立传。

争论中更多的认为此事属实。陈寿的《三国志》和《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公认的质量最好的史书之一,仅这件事并不能抹煞陈寿的贡献,但可以折射出古代修史者中确实存在不严谨的现象,以前也多次提到过陈寿《三国志》中出现的一些不负责任的做法,要注意鉴别。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另外这件事也可以说明一个经常提到的常理,人非完人,是人就会有缺点,就会犯错误,不能因为他在某一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就因此把他神化为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十全十美的神,神和怪物基本上是同义词。

曹彰、曹植也没能逃过曹丕的迫害和处罚。

曹丕即王位后,下令所有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没有召唤不得进京,互相之间不得串门来往,并派监国谒者去监督监视。其实这还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不过可以理解,初登王位,担心和害怕其他兄弟联手对自己不利。也属正常,东汉各诸侯国也都设有国相处理国内政务,同时监督监视诸侯。

曹彰因为在洛阳问曹操魏王玺绶一事受到曹丕猜忌。曹丕称帝后,黄初三年(222年)曹彰由公升为任城(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王。第二年进京朝见,因病死于官邸。

曹彰之死,另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进京后,曹丕不见他,他愤懑而死。

一种是被曹丕毒死。说曹丕与曹彰一起在卞太后宫里的一个阁楼里下围棋,边下棋边吃枣子。曹丕预先叫人将毒药放在枣子里,做好记号。曹丕取没记号的枣子吃,曹彰不知道,就随手而取,结果中毒。

卞太后闻讯后,叫人取水来解毒。曹丕叫人将取水的瓶瓶罐罐全都敲破了。卞太后见没人送水来,就光着脚跑到井边去打水,结果没有装水的工具,曹彰很快就死了。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如果把这两个说法合起来看就会发现问题,相信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假的,反之亦然。特别是第二个说法里有曹丕又要害曹植,卞太后说了句,“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杀我的东阿王。”而此时曹植还没被封为东阿王。

由于没有曹彰死因的明确记载,所以曹彰之死就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只是大多数史学者愿意相信曹彰是死于曹丕之手。

曹植于黄初二年(221年)从临淄县侯贬为安乡侯。事情的起因是监国谒者灌均希图得到曹丕的青睐,知道曹丕不放心各位诸侯,必定更不放心昔日的竞争对手曹植,就给曹丕上奏,说曹植经常喝醉后言语悖乱,还威胁京城来的使者。

因为曹丕和曹植的特殊关系,当时告曹植的奏章特别多,不止灌均一人。曹植本来就饮酒无度,在痛失曹操喜爱,丢失有可能得到的储君之位后,各种后悔、怨怒、伤痛、悲哀、愤激之情经常在酒醉后表露无疑,被人抓住了辫子。

有关职司请求治曹植之罪,因为卞太后特别喜欢曹植,曹丕不忍伤太后之心才放了曹植一马,仅仅是将爵位贬低了一级。以后又反复升迁变更,加强了管制监督,但没有性命之忧。

曹丕与曹植争太子之位,几至失手,故即位后深忌兄弟宗室,制定了严格的诸侯国制度,诸侯王仅食其邑而已,且有监国随时监候,并频繁更换封地,使王侯与民无君臣之义。

魏明帝曹睿对此没有改变。此举于巩固帝位有益,于巩固社稷延续国祚无益。一旦出现权臣,宗室就无抵抗之力。后期司马家族能够没有多大阻碍地顺利篡魏,和这个决策失误有很大的关系。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曹氏家族中曹植、曹炯看到了这一政策的弊端。曹植多次上书要求任职为国效力,曹炯上书向执政的曹爽直接指出这一问题。大臣中也有人发现了这个危及社稷传承的重大问题,此人是魏明帝曹睿的老师高堂隆,并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各位读者可以记住这件事情,以后讲到曹丕为政得失时再具体讲述。

第九节 造势禅汉

曹丕做魏王的时间很短,不到一年。除了调整行政机构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报祥瑞,为禅汉做舆论准备。

前面说过,东汉图谶盛行,要想当天子,一是要符合图谶,二是要有祥瑞。所谓祥瑞,就是吉祥的征兆,也叫福瑞,儒学认为是表达天意而出现的现象。祥瑞种类繁多,如龙凤、彩云、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等等。

曹丕时流传的谶语有许多,其中最主要也是最著名的有以下三条:

一、代汉者,当涂高也。

此语出于《春秋谶》,对此话的解释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比如袁术认为当涂指道路,与自己的字公路符合,于是生出做皇帝的心思。东汉初割据益州公孙述也用过这个谶语,光武帝刘秀给他的信中说:“承接赤汉的,是黄色的土德;姓当涂,名高。难道你会是当涂高吗?”

主流的说法是当涂高不是指人,是指树立在道路两边的观阙,在皇宮或者王宫门前两边各有一个高大的建筑,象个瞭望塔。这个观阙称为魏,而曹操为魏王,曹丕继承。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现在有种新的说法,曹操故乡谯县在湖北当涂县的北面,地势高于当涂,所以当涂高指的是高于当涂的樵县。这个说法有点标新立异了,一个是这怎么和魏联系起来,一个是樵县那么多人为啥偏偏要应在曹丕身上?

二、“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

此话出于《易运期谶》。前面两句是个字谜,谜底是许昌。第二句是说献帝本来为主,禅让后为辅。最后一句是说魏代表土德黄色,应该代替火德红色的汉朝。五八四十,一是指魏朝享国的实际,从黄初元年(220年)到甘露四年(公元259年),第二年司马昭曹髦。二是指曹丕四十岁去世。

三、“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

这话也出自《易运期谶》。古时“魏”写作“巍”。巍是个形声字,委是声旁,嵬是形旁,表示高大的意思。说当涂高是高于当涂县的樵县的说法,大概就是受“巍”字上面那个“山”字启发的。

曹丕时出现的祥瑞是:

一、黄龙。

曹丕为魏王那年三月,故乡樵县出现黄龙。此地四十五年前曾出现过黄龙,当时的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这表示什么,单飏回答说:“以后沛国中应当有一个王将要兴起,不到五十年,还会在那里看到黄龙。”当时在场的殷登把这些话记下来了。此次黄龙再现时,殷登还健在,听说这件事后还感叹了一声说:“单飏的话如今要应验了啊!”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龙的颜色是有讲究的,此时一定要是黄龙,才符合图谶,表示土德,以土代火。这和张角之众黄巾缠头是一个意思。不能是其他颜色的龙,刘邦青龙司马炎禅魏后出现的是白龙。

二、白雉

四月,渤海郡饶安县(今河北省盐山县)出现白雉。曹丕免饶安全县田租,赐给渤海郡一百户人家牛和酒,大摆三天宴席。让太常以太牢礼祭祀宗庙。

三、凤凰

八月,石邑县(今河北省获鹿县)出现一群凤凰。

其他还有无数的祥瑞,降甘露、嘉禾生、木连理、野蚕成丝等等,稀奇古怪的动物更多,九尾狐、红鱼、白虎、白鹿、白麋、白雀、白鸠,当然还少不了麒麟神兽。乱七八糟,不一而足,最荒唐的是连蝗虫聚集也变成祥瑞了。

第二件事,炫耀武力,震慑国内异己和境外其他势力,为禅汉做军事准备。

六月,在东郊举行大规模军事操演,曹丕亲自击鼓鸣金指挥队列进退。然后打着南征孙权的旗号向南进军。度支中郎将霍性上疏劝谏,曹丕指令刺奸官员将其捉拿拷打,最后杀掉。

霍性在这件事情上有些迂执,没有弄清楚曹丕南征的真实目的,以为真是要和孙权开战,而曹丕只是以此为借口炫耀武力震慑异己,并没打算和孙权真刀真枪地打一仗。

曹丕炫耀武力的做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迫使孙权再次明确向曹丕投降。孙权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派徐详向曹操请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为争夺荆州,又亲自写信给曹操表示臣服。自此以后双方并没有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曹丕没理由征孙权,就是为了震慑异己,没想到孙权还真被吓着了。

孙权有投降的理由,由于偷袭关羽,夺取荆州,毁坏了与刘备的结盟,面临着刘备的报复,孙权没有实力两面作战,只能选择投降。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第十节 孟达降曹

与孙权投降同时,刘备一方也有人投降,就是驻扎在上庸的宜都太守孟达。

孟达,本来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为子度,扶风郡郿县人。少年时入蜀,为刘璋属下,后来作为法正的助手一起去荆州迎接刘备,后降刘备。

前面说过,刘备入蜀后,以孟达代替张飞为宜都太守。刘备取汉中后命孟达从秭归攻取房陵,此时刘备对孟达已经有所戒备,派义子刘封从汉中前去统领孟达的人马,攻取上庸。战后,刘封和降将申耽、申仪都有升迁,只有孟达没有。

此时的孟达处境有些尴尬,人马归了刘封,宜都太守又不在宜都,有名无实。按说孟达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房陵、上庸都有太守,刘封驻军于此守护就行了。孟达回自己的宜都太守任上不是更好吗?

孟达本来就很郁闷了,偏偏遇到个仗势欺人的刘封。

刘封,本姓寇,罗县(今湖南省湘阴县)人。刘备初入荆州投靠刘表时还没有子嗣,因刘封母亲姓刘,就收其为义子。刘封的先辈应该是个侯爵,称为罗侯之后,但查不出来是谁,什么时候受封的。东汉异姓侯中只有开国大将、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的寇恂,曾封雍奴侯。雍奴在今河北省霸县,不知道是不是寇恂的后代中有人迁徙到了罗县。

刘备入蜀时,刘封已经二十多岁,武艺高强,力大过人,跟诸葛亮、张飞一起入蜀增援刘备,沿途表现英勇,所战皆克。刘备任其为副军中郎将,攻取上庸后,升副军将军。

关羽被围时,曾派人要刘封、孟达增援,刘封、孟达以才收服上庸,民心不稳,不能离开为理由拒绝。其实这没孟达什么事情,因为孟达已经没权了,所有的决定都只能是刘封来作。

但鉴于刘封和刘备的特殊关系,孟达担心以后追究起来的话,自己有可能成为替罪羊,而刘封又欺负孟达,强行抢走了孟达的军乐仪仗队。孟达对刘封的行为感到愤怒,对今后追究不援救关羽的处罚感到恐惧,又气又怒之下,率领四千部曲投降了曹丕。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这四千部曲是孟达的核心部队,有点私家军队的意味。当初刘璋迎刘备入蜀,派法正、孟达各领两千兵到荆州去接刘备。刘备入蜀时,带了法正,没带孟达,把法正的两千兵给了孟达,合起来就是四千兵。

也就是说,这四千兵都是益州兵,原属刘璋,后来刘璋投降,孟达带着这四千兵投降了刘备,这样来看,孟达和魏延一样,是带着自家部曲投降刘备的。这四千兵自然成为孟达的私兵,走哪跟哪,大概这也是刘备提防孟达的原因之一。

投降前孟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被后人称为《孟达辞先主表》。从信中可以看出孟达投降的大致原因。信中首先说了自己为什么要走,是要保全自己的清白,干干净净地走。然后以申生、伍子胥、蒙恬、乐毅等古人自比,说:“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我每次读书读到这些都慷慨流涕,而现在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些事情,更加伤心绝望。为什么呢?荆州战败后,留在荆州的大臣全部失节投降,百人中没有一个人回归。只有我忠心为你做事,攻取房陵、上庸,现在却要请求你放我一马。”言下之意就是因为自己的忠诚受到怀疑,功绩受到猜忌才走的。

因为孟达一表人才,曹丕对他很是喜欢。孟达到樵拜见曹丕时,举止优雅,风度翩翩,才辩过人,引得众人瞩目。曹丕拉着孟达的手一起乘坐只有王才能乘坐的“小辇”,并拍着孟达的背和孟达开玩笑说:“你别是刘备派来的刺客吧?”。

曹丕任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让孟达任新城太守。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和孟达一起去攻打刘封。

曹丕曾叫朝中有品鉴人物能力的大臣来评价孟达,大多数人为了迎合曹丕,纷纷称赞孟达,有人说他有“将帅之才”,有人说他有“卿相之器”。只有刘晔司马懿持不同意见。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刘晔认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并且断定曹丕将新城交与孟达的决定是错误的,认为“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事后果如刘晔所言。司马懿也认为孟达言行不一,投机取巧,不可信任,紧急劝谏曹丕不要将新城交给孟达,曹丕此时哪里会听呢?

孟达攻打刘封前,给刘封写了封信,无非是离间、诱惑和恐吓。虽然有些啰嗦,但分析还是很到位的,显示出孟达还是个比较有眼光的人。

首先刺激刘封最敏感的地方,义子,与刘备没有骨肉之亲。刘备已经立刘禅为汉中王太子,您的地位就很尴尬了,进取吧,有夺嫡之嫌,不进取吧,就是个副军将军,没什么前途。由于您的特殊身份,涉及继承问题,您一定会被猜忌,从而受到打压甚至迫害。不如趁您现在领兵在外的机会,投降算了。

其次是诱惑。我王刚禅代汉朝,需要人才,只要您投降,不光是受封三百户,继承罗侯国,还会给你一个大邦,让你成为始封之君。

最后自然是恐吓,不投降就会面临被消灭的危险。

其实孟达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惜刘封不听。申仪、申耽降魏。刘封败逃回成都,下场果然如孟达所说。刘备先是责怪刘封欺负孟达,紧接着又追究其不救关羽的过失。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猛,刘备去世后难以驾驭,劝刘备趁此机会除掉刘封。刘备赐刘封死,让刘封自裁。

刘封死前追悔莫及地说:“真后悔没有听从孟达的话!”刘封虽然处事失当,但罪不至死。从其不降魏而跑回成都的行为来看,是忠于刘备的。诸葛亮以刘封刚猛,恐怕今后难以驾驭为由请杀刘封,有失公允。难怪章太炎先生要认为借刀杀关羽的主谋也是诸葛亮。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孟达在当时只能算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但他的父亲孟他则是个奇葩。孟他(亦作孟佗),字伯郎,家里很富裕,想当官,就去巴结十常侍之一的张让。张让的家务由一些监奴主管。孟他就去贿赂这些监奴,和这些监奴结为亲家。几年过后,孟他的家财全部贿赂给了监奴,家徒四壁,日子都没法过了。

张让的监奴看到孟他因贿赂他们而穷困,既感激又有些内疚,就问孟他想要什么,只要办得到的一定帮忙。孟他说:“我只是想让你们当众拜我一次就行了。”这个要求对这些监奴来说太容易了,既可以回报孟他之情,减少自己的心理负疚,又不花费一文钱,于是满口答应。

张让是灵帝最为宠信的宦官,每天来求见张让的人络绎不绝,门外总是停靠着成百上千的车辆。这天,孟他也装着来拜见张让,在后面排队。这些监奴看见孟他来了,立即带着一群仆人去拜接,恭恭敬敬地领孟他进去。众目睽睽之下,苦苦等候的众多宾客看得目瞪口呆,全都认为孟他和张让关系非常密切。

这事很快传遍京城,想巴结张让无门的人纷纷争抢着用珍宝来贿赂孟他。孟他不光收回了前期投入,还大赚了一把。然后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珍宝,又去找了一斛中原地区稀少的葡萄酒,一起送给张让。张让大喜,推荐孟他做了凉州刺史。

此事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斗酒博凉州”,许多文人用过此典故,比如刘禹锡《葡萄歌》:“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苏东坡《次韵秦观秀才见赠》:“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辛弃疾《雨中花慢·吴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笑千篇索价,未抵葡萄,五斗凉州。”孟他巴结贿赂出人头地的手段是不是很奇葩?

孙权的传记哪本好,孙权的传记哪本好看?

曹丕三件大事中的最后一件是什么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fxquan.com/1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