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成果怎么写,主要研究成果怎么写_模板.

广安古十六景探究

李 刚

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令广安人津津乐道引为自豪的当是 古十六景。川东古城广安,自古坐拥山环水绕的生态格局,这块神奇形胜之地,负阴抱阳,依山临水,符合中国传统哲学“阴阳相合”“龙凤呈祥”“四灵护卫”的至高理想境界。而古十六景则是以州城浓洄镇为中心,汤汤渠江为纽带,吻合大自然带给古城的烟雨气息、空灵气度和神秘气质,记录下历代留存的人文记忆,构筑起城市的文化格局。

一、古十六景的演绎形成

广安古十六景是据清乾隆年间广安知州陆良瑜诗咏《賨城即景十六首》而来。乾隆三十年(1765)刚就任广安知州的陆良瑜(江苏吴县人,监生)披阅清雍正十一年(1733) 刻本《广安州志》,因原志残缺不全,旧志刻板已毁,不得其全,乃欲修茸。适逢大理寺正卿邓时敏奉养在家,而雍正十一年《广安州志》乃邓时敏岳父李源长编篡,遂延请邓时敏总其事,续修《广安州志》。乾隆三十四年州志刻板付印,知州陆良瑜所撰写的《賨城即景十六首》即收录在州志十三卷艺文之中。十六景为:秀屏积翠、篆水呈祥、龙窟儒林、?峰神宇、龙门晓渡、鹤岭晴岚、白塔凌云、甘泉潄玉、凤州佳兆、龙镜清光、谷城云瑞、书台月印、春山积雪、曲水流觞、西溪仙洞、张溪晚钓。

在乾隆《广安州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还载入了豫章吴中龙在乾隆元年所作的《咏賨城八景诗》。吴中龙何许人也?光绪十三年续修《广安州志》第八卷人物志·流寓载:“吴怀德,字中龙,江西豫章人。少好诗,工诗善画。年二十七岁丧偶,携其子与一仆,入蜀作山泽游,凡所历览,皆有诗纪之。后倦游来賨,爱宕之山水,遂家焉。有《咏賨城八景诗》。”吴中龙的《咏賨城八景诗》的八景为:秀屏积翠、篆水呈祥、龙门晓渡、鹤岭晴岚、白塔凌云、甘泉漱玉、凤州佳兆、龙镜清光。

陆良瑜的十六景中有八景与吴中龙的八景是相同的,但他们均不是首创,是根据雍正十一年《广安州志》所载明代杨瞻的广安十二景而有取舍依次诗咏,而杨瞻又是步吴伯通咏广安十二景诗韵而有感而作。

杨瞻(1491-1555),字叔后,号舜原,山西蒲坂人,进士出身,明代少师兼太子太师杨博的父亲。杨瞻历任知县、贵州道监察御史。明嘉靖十三年(1534),杨瞻仕途上最后一任官职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常驻顺庆、保宁长达8年,广安州是他职辖巡视之地,曾驻节广安数月。他好古善诗,才思敏捷,题咏甚多。驻保宁有诗咏《阆苑十景》,驻广安有《賨山行》《广安十二景次石谷吴伯通韵》等。《广安十二景次石谷吴伯通韵》为:秀屏积翠、篆水呈祥、龙窟儒林、?峰神宇、龙门晓渡、鹤山晴岚、白塔凌云、甘泉潄玉、凤州佳兆、龙镜清光、谷城云瑞、画阁书台。

吴伯通(1441-1502)字原明,号石谷,广安州人,明代著名儒学家、教育家。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大理寺右评事又升右寺寺副、河南按察佥事、河南学政(任职八年先后建百泉书院、伊洛书院、汝南书院、大梁书院)、浙江学政(任职七年间主讲杭州贡院、从学者数百人)、贵州按察使。成化十九年(1483),丁父母忧,吴伯通回广安州甘棠(海棠)溪卜居守制六年。期间建甘棠书院(地址在今奎阁经开区正大饲料厂内)、井泉书馆(广安州西西溪河畔)、甘泉书院(岳池县西郊)。应四川提学佥宪潘璋之请,篡有《顺庆府志》十五卷,并精心咏作著名的广安十二景诗。弘治十一年(1498)官贵州按察使位时上疏请归,十五年(1502)卒于家。吴伯通咏广安十二景诗被收入著作《石谷达意稿》,也载其长子吴荐所篡的明《弘治广安志》。然而,明末清初战乱,刻板成书的《石谷达意稿》在四川消失,明《弘治广安志》也未能留传下来。所以,清代各版本《广安州志》、民国及解放后的《广安县志》均未有吴伯通咏广安十二景诗入载。广安市诗词学会历经两年收集整理,于1999年出版的《历代名人咏广安》一书,也未能将吴伯通咏广安十二景诗收集到。直至2017年广安吴伯通后裔吴开全先生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有关吴伯通资料,意外发现了吴伯通《石谷达意稿》原版书。这是经四川流入浙江,又辗转流入广州后被私人收藏,1952年献给国家图书馆的。吴开全当即不辞辛苦地复印电子文档十二卷。后又见有三十四卷版电子文档,便果断购买电子版文档(也仅是原版书的一部分),回广安后经过一年多的细致工作,将其整理装订出上中下三大本精致套书。笔者有幸在2020年春获赠一套,吴伯通咏广安十二景诗就在《石谷达意稿》前十二卷诗韵中的第二卷。现将诗抄录附后,供大家鉴赏:

广安十二景 明 吴伯通

秀屏积翠

西山万古翠,不与四时代。

天作帝荒之,置州此焉在。

画屏当坐偶,帝心岂徒爱。

官箴取易象,莅众当用晦。

篆水呈祥

川岳有效灵,何独疑兹水。

春波浮篆籀,此事非偶尔。

至和水先见,年丰固巽理。

乾坤物我间,感应多如此。

龙窟儒林

帝昔乘震山,周游西南维。

龙骖偶脱御,万古蟠于斯。

青衿采芹者,思乐此泮池。

风云际嘉会,霖雨开昌期。

?峰神宇

川神昔濬川,西来驾金猊。

俄而化为峰,蹲踞渠江西。

賨人宇其巅,万古为神栖。

气还嘘作云,雨我南东畦。

龙门晓渡

江门天地辟,万里波涛泻。

洄潭蛟龙潜,欲济舟须假。

今古几昏朝,往来并上下。

纷驰名利途,谁似知音者。

鹤岭晴岚

江东一岭横,雨霁林烟霭。

丹房仙已遥,白鹤名犹在。

我欲炼形魂,远游阅人代。

松乔不可致,望望空长慨。

白塔凌云

累石肖文笔,力补坤舆缺。

所期孕生贤,此意感先哲。

誉髦周咏文,振德尧命契。

人才出教学,勿倚浮屠塔。

甘泉潄玉

天一生此泉,讵止色味美。

混混来无穷,妙道此其体。

游居宦学良,师法俨在迩。

不动以及物,不息以修已。

西山牧笛

西山闲沃壤,草生盈陂陀。

求刍求牧者,群驱簉其阿。

牛羊饱讹寝,吹笛声相和。

牧畜有牧道,牧民如之何。

南寺僧钟

大镛在东序,吾道假以鸣。

圣祖乐久废,西方盗其成。

蒲牢梵宇,云以警众生。

谁哉庐其居,归我此金声。

凤州佳兆

洄水昔春涨,巨鳌海上求。

涨消归不得,化作洲如台。

川岳淑气回,文章泰运开。

英灵久素寞,出色须贤才。

龙镜清光

洪炉始鎔铸,此镜成至圆。

一泓湛无波,万象常昭然。

人心一太极,本体皆兹泉。

源头有活水,光影涵云天。

将吴伯通、杨瞻二人的广安十二景对照,杨瞻仅合韵吴伯通十景之诗。吴伯通的“西山牧笛”描写的是西山,即州人惯称的秀屏山顶,也就是今天的五一公园至西溪河畔这一带草木茂盛、放牧牛羊的景象。吴伯通丁忧期间也常在州城至西溪河畔的井泉书馆走动,见西山之景而有感而发。“南寺僧钟”写的是广门南峰寺,宋少保张商英张庭坚五叔)有咏南峰寺诗。杨瞻比吴伯通小五十岁,半个世纪的变迁,恐风物亦有变。杨瞻没有步吴伯通这两首诗的韵,而是选择了久负盛名的西汉大儒杨雄读书台和明四川通志载的华蓥山谷城洞岚气扑涌成团的自然景观,另写了“画阁书台”和“谷城云瑞”两首诗。清乾隆年广安知州陆良瑜的《賨城即景十六首》诗,是在杨瞻十二景次韵诗的基础上,增写了“曲水流觞 ”“春山积雪”“西溪仙洞”和“张溪晚钓”四首诗。同时,将“龙窟儒林”改为“龙窟文渊”,“画阁书台”改为“书台月印”。陆良瑜《賨城即景十六首》着重突出广安山水自然景观,得到了广安州人的认可。同时,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今天的广安十六景,是乡贤吴伯通最早将广安久有存在,曾被唐宋以来的众多名人诗咏广安的某些单一胜景和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广安名胜集中梳理筛选以十二景咏颂,而又被后人提炼增删所成。他把对家乡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倾注在广安十二景诗中,给世人留下千古诗篇,功不可没。

二、古十六景中数景所在地点辨

1994年10月出版的《广安县志》第九章文物名胜篇,将广安古十六景列为广安历史名胜之首,并简述了十六景所在地点。2000年来,我市陆续有人撰写赞美古十六景的华美文章,并被网站广为引用。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安人,为古十六景得以宣扬传播而高兴,又为几处胜景被指错地点可能会以讹传讹而担忧。文史研究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地记录反映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对古十六景要准确认识记载诗词实际所指之处,既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搞演义,以牺牲真实来编故事取得可读性。针对熟知广安历史文化同仁对错指胜景地点的议论,笔者为稳妥准确起见,不惜费时去反复查阅明清省州历史文献,多方了解实地察看去印证。现将自己了解掌握的相关实情反映出来,供方家辨别指正。

1.张溪晚钓:《广安县志》称:“有位于金广乡老张村的老张(潦漳)溪,称张溪晚钓”。有撰文称:过万春桥瀑布,在春堡山脚下有一条小溪沿山脚向西蜿蜒曲折流向西溪河,这条小溪称为潦漳溪,因其谐音,呼为老张溪。文章说,有一位清叟老者,曾三次上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从此不再寒窗苦读,而钓鱼种瓜。仿姜子牙渭溪垂钓故事,长年坐在溪畔一突兀石岩上,头戴青竺笠,身披绿蓑衣,风雨无阻在此钓鱼。知州陆良瑜阳春时节专门到此游览,见此景吟咏出“张溪晚钓”这首诗。

然而,陆良渝诗中的老张溪是位于州北渠江西岸西岩寺上游的张溪渡。清光绪、宣统《广安州新志》和民国十六年蒲殿俊作序的《广安县志》都有相同记载。《广安州新志·关津志》载:“渡,属境内者,皆因渠江而设,以地异而别名。州东渡五,州南渡十,州北渡九,小溪之渡二。凡渡二十六。”州北渡九皆“老渡口明设”,第一渡西岩(寺)渡,州北九龙山下,第二渡为老张溪。志曰:“张溪渡,州北十五里,旧名老张溪。溪枕高山,竹木交荫,夕阳西下则一溪皆阴。渔人撑竿把钓,饶有落日放船,轻风生浪之趣。州牧陆良瑜有诗,旧志十六景张溪晚钓”。《广安州新志·疆域志》载:“水路舟行以渠江为大,正北自渠县之瓦缶 滩入界……五里到蒙溪,五里至老张溪、西岩寺,四里到花园……。”该州新志的山川志亦有相同记载。至于老张溪所在地形,《广安州新志·岩险志》:“老张溪,州北,路通岳池,山势峻绝,石磴直上数百级。嘉庆郑人康驻勇处,后即九龙山。” 由于该景已面目全非,笔者为搞清具体地点,曾三次前往,听当地老者实地介绍。老张溪属协兴镇牌坊村13组,老张溪汇牌坊村和协兴场之来水,从红观音岩上跌宕直泻入渠江,具体地点即今广安自来水厂位置。从前 该溪口附近有几家住户,靠近溪口的第一家姓张,人们便借名称为老张溪。水厂一期为溪边马道子梁,二期处老张溪正沟。老张溪在清嘉庆年以前是过江渡口,咸丰五年广安州渠江船帮将广安货运上码头从西岩寺扩展至老张溪(下码头即州城老南门下洄水沱的南司湾),从溪口江边(自来水厂渠江抽水站)铺有二至三米宽的石梯路直上山顶。达县渠县木船运拢的煤炭、木炭、石膏、陶器等在此卸货,由骡马驮、人力挑着上山,运送岳池、协兴、悦来、大安等地。石梯路沿途安有不少栓马桩,这条石梯路人称马道子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梯路尚残存。陆良瑜“张溪晚钓”诗第一句:“曲尺滩头小艇横,烟林深处晚霞明。”曲尺滩是渠江四九滩上第一滩。宣统《广安州新志·古迹志》载:“曲尺滩,州北花园下,形似曲尺,石怒水迅,宋盆山石刻张智甫放舟曲尺滩,即此。” 渠江从老张溪上游就环着江东岸的虎啸山绕了五六里路的大湾到花园,而老张溪与曲尺滩的直线距离仅约千余米。

知州陆良瑜本江南人,他应是构思广安十六景时,在阳春之际乘舟前往三溪镇(今虎城)等地,游览百佛城、奉圣寺和杨雄读书台,登舟还城行至虎啸山江段,太阳恰好落山,只见对面江湾的九龙山至老张溪红观音岩高山耸立,竹木交荫,背阴的山湾映在江面的倒影,形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而点缀这一美景的竟是老张溪渡外一叶扁舟静静地停在清澈碧绿的江面上,一位老者正悠闲地坐在舟头把竿坐钓江鱼。使他不由得想起了江南风光与诗意,家乡郑板桥老先生的那首道情词《渔翁》涌上心头:“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旁。扁舟来往无牵挂,沙鸥点点轻波远。获港潇潇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那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老渔翁词与眼前情景竟如此合拍,广安十六景之“张溪晚钓” 诗就这样由然而生。

2.曲水流觞:《广安县志》称:“有位于渠江之上的流杯滩,称曲水流觞。”有撰文称:“真正的流觞曲水,据考证,实际在县城北约70余华里的温家溪下流杯滩。”该文说,广安知州陆良瑜曾邀约友人到温家溪杯滩游玩,仿古人在此作流觞曲水之乐,饮酒赋诗。更浪漫的是夕阳西下之际,跳入溪流尽情沐浴游泳。陆良瑜就是在此饮酒作乐时吟咏出这首“曲水流觞”诗。

广安区境内发现可流觞之地有四:一是四九滩,二是离城70余里的流杯滩,三是古致喜桥下西溪河,四是近年发现在城南西溪河中桥上游50米处人工凿成。而历史记载久享盛名的是四九滩曲水流觞。明《蜀中广记》包括分列出书的《蜀中名胜》、《四川名胜志》被分别收入《四库全书》、《大明一统名胜志》,都记载了广安州渠江四九滩(又称三十六滩)有天巧致然而非人力疏凿的曲水流觞。明《四川总志》嘉靖版和万历版同样记载广安三十六滩“其间两渠,相距二尺,广深半之,可以流觞,每岁冬春之交,水落石出,官吏士庶,多来赏于此。”由知州曹蕴锦修、李源长篡的清代广安州第一部雍正十一年版《广安州志》特别将四九滩中曲水流觞单列重笔描述。知州陆良瑜修、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篡的乾隆三十四年版《广安州志·古迹》更是明确记载:“曲水,治北二里许三十六滩中,其石宽百丈,一平如纸,中有天然石渠数道,深洄相通。春初水涸,流入渠中,回环数折始出。州人携酒游尝,各置席于水之漩处,跌坐,浮杯上流,视杯所至,不去者以为饮焉。宋大观及嘉定中,知军事宇文龙、承务郎张庭坚、德州参军李陶、姚彦远、何温叔、游伯良、何宋卿、杨次皋、安康民(注:南宋名臣安丙的祖父)各偕时髦游赏,题咏俱刻石间,今字多磨灭。新增四景之一,名<曲水流觞>。”撰写十六景诗的当事人陆良瑜修、邓时敏篡的《广安州志》明确指出四九滩曲水流觞乃十六景中新增四景之一,已不容辩驳了。流杯滩旧称牛背滩。至于说据考证陆良瑜携友去此游并作诗曲水流觞一说实为杜撰。若熟知清乾隆年间广安州州情、社情、渠江水情以及当时行船、滩情和气候等诸多因素之人,绝不会如此随意解读。

3.?峰神宇:有撰文表述,站在小西门往上眺望,在大寨山下有两个小山对峙,中耸一峰,形如狻?,故名?峰。又称,山脚旧有古刹甘泉寺,是当时城南门外香火盛地。这实际上是将西与南两个不同方向和地点硬拉拢说。小西门,原广二中大门外往西出的宽巷子口即是,与文凤街相接,有小道上大寨山即翠屏山顶,这两点之间只有今萃屏公园里的小山包叫百花山,明城墙连接小西门上围百花山再往下修筑以护卫山半腰的州署(原广二中址),并在百花山西侧设西门。另,大寨山南侧二百多米处有一小山包,当地人叫小寨,即今大寨派出所背后的平安公园。至于甘泉寺,地址在新南门外新平路与凉亭街相接处。

明嘉靖、万历版《四川总志》均载:“?峰山在广安治南二里,”清各刻本广安州志也有相同记载。光绪《广安州志·山川志》载:“?峰山,新南门关外,形如狻?,四时青碧,又名碧峰山”。《广安州新志·名胜志·古迹》在列举賨城十六景时载:“?峰神宇,城南门外,左右皆山中耸一峰,形如怒?,故名。上旧有庙,又名碧峰山,明御史杨瞻、国朝陆良瑜有诗。”碧峰山就是今天人们俗称的高岩。以前广福罗渡一带的人们进城都是从碧峰山上经老街下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军阀杨森修广(安)岳(池)公路,从新南门外开始劈碧峰山北边岩壁修公路上广福(即今新老城连接的广门路)。拐弯垭口处耸有一小小独峰,从小西门文凤街看过去好似狻?独立,在筑公路时被削去。清嘉庆三年(1798)十一月,白莲教首领冷天?、王光祖率兵从老街向下攻城受阻,放火烧毁甘泉寺,州人后于?峰山顶重建。据《广安县城乡建设志》载,?峰山寨上旧有东岳庙,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具体位置在今思源小学处。

4.西溪仙洞:有撰文称,仙洞在城南三里的西溪河畔,在西崖半山腰临河方向有一个野草遮蔽的山洞,传说仙人居住过,因临近西溪河,风景优美,故成为广安十六景之一,名为“西溪仙洞”。文章还称,“乘一叶扁舟,溯江而上,拢西崖靠岸,上崖进洞访仙人遗迹,亦是一有趣之事。”说明一点,西溪河从城区到万春桥的河边山崖没有洞。清宣统《广安州志·古迹》载:“西溪洞,治西二里许西岩下,洞宽广二丈许,额有篆文,横糊莫辩,相传仙人居此。每春花木滋茂,繁英满地,密荫遮天,浓香异卉,直接西溪桥下,真武陵源也。旧志十六景曰西溪仙洞。州牧陆良瑜有诗。”治西二里是指从州城龙头街上州坡出小西门,顺翠屏山南侧山路爬坡二里地的地方,即今天五一公园正大门。在此就可见对面几十米处山坡岩壁有一石洞遗址,旁边镌刻着两个斗大的颜体字“西山”。拾级而上可直达洞口,该洞宽深约六米,洞口上方篆字已模糊难辨。洞口两侧还遗留有数个凿洞,想必是当年搭建屋篷、栏栅等。以前从这里继续走土路到西溪河平板桥(今市民广场外西溪河上),还有近一里地弯路。桥畔,曾是历史上的西溪乡所在地,吴伯通所建的井泉书馆也在此。

5.龙门晓渡:这个名胜所在地大范围基本无大争议。诗中的洄水渡口明至清初在南门下形如弯月的南司湾,江对岸渡口靠岸为奎阁咀,后在清咸丰五年渠江船帮将南司湾全部划为货船停靠码头,摆渡船渡口才上移200米到现在(旧城改造前老南门东侧城墙下打铁巷下去的江边)的位置。但龙门石究竟具体在什么地点,形状尺寸,今日无人说得清。有的文章按现在渡河木船停靠位置,推测龙门应是东门码头江边的一块巨石。有的文章称石在洄水中,但在解放后清理航道被炸。清宣统《广安州新志·古迹志》载:“龙门石,渠江南,形似龙门。旧在洄水下,水涨多泥沙,开塞不常,遇龙门开,岁必有登科第者。旧志十六景曰龙门晓渡,康熙中岁贡邓琳有诗。”笔者外公家是广安城船工世家,老宅后院坝坎下就是渠江洄水渡。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她数年前也跟我讲过,听说洄水沱有个龙门石,但一直未见露出过水面 ,也搞不清楚具体所在位置。我也曾走访过老城十多位八、九十岁以上老者,都说未见过龙门石,也没有解放后被炸之说。两年前偶读四川大学李勇先教授撰写的《论<蜀景汇考><蜀景汇览>在四川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价值》这篇文章,得知这部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的《蜀景汇考》已将广安州的龙门和广门陈子昂故居(孝义台)列入遗迹。龙门石是否由于江水长年冲刷造成石下基础松动而下堕?洄水沱水深有十几二十米,当年这个龙门石只有在洄水沱边浅处才能被人发现泥沙开塞情况,并且不在主航道上。1994年版《广安县志》有“洄水沱下端的龙门石” 的表述,或许真是位于洄水下游南靠凤州一侧的岩滩边水下,在枯水期江水清澈见?时,当年摆渡船经过此尚能看见。

三、古十六景之今生状况

江山秀美的古十六景,是广安人割舍不去的情愫。随着时代变迁,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有的景观已经面目全非,甚至消失。老州城渠江四九滩里的“龙镜清光”“篆水呈祥”“曲水流觞”等数千年自然形成的奇观,被四九滩电站大坝拦水埋入江底,坝下游的“龙门晓渡”也只空留虚名。紧挨着的胜景“凤州佳兆”存在上千年,只因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桂兴山上的国防建设军车在此大量拉沙,加上新建的渠江大桥桥桩改变了江水的自然流向,造成凤州沙台流失缩小,而四九滩大坝排洪,使凤州沙台土崩瓦解,加快消失。曲尺滩上游的“张溪晚钓”,在清中后期因货运码头的设立和上山石梯铺设,遮天树木受到砍伐,打破了美丽江湾的宁静,景观的意境不存。滨江公路和城市自来水厂的建设,老张溪原始生态状况不在。上游二十里的“书台月印”在清末已废,只余遗迹。州城江东岸的“鹤岭晓岚”美景换了面貌。古时,这座俊秀小山鹤岭竹木葱笼,环绕山两侧的是渠江的四九滩和聋子滩,吸引成千上万只白鹤、白鹭涉滩食鱼虾,成群结队栖息在山岭层层竹梢树枝上。清晨,江水在太阳照射下升起薄薄岚气,白鹤白鹭展翅飞翔在江面上空,给州城带来令人心旷神怡的胜景。加上传说唐代果州女子谢自然白日升仙,乘仙鹤至广安鹤岭而驻,又称驻鹤山。又有五代时蜀将冯胜之子冯真在广门堡后山修炼,后从鹤岭跨鹤飞向广门堡后山绕飞一周向父母辞别后冲天而去的传说。从此后山被称为望子山、子仙山,更给鹤岭增添神秘色彩。宋代秀屏山上会仙楼、明代该山顶的望仙台和清乾隆十年州府在东门内修建并由邓时敏题额的黄鹤楼均与之有关联。明清时期鹤岭建有寺庙楼阁与池亭,石径曲折,花木杂莳,竹木阴森,是游览和登高之胜地。清末,江南一带大肆收购鹤鹭羽毛,供国内外贵妇衣服、礼帽装饰用。广安鹤岭的鹤鹭遭到猎手们的血腥滥捕。“贵生贱死,一羽五缣”,“其有鹭栖于树,购羽者将伐之鹭拔羽,置树下乃止”。自此,鹤群栖息鹤岭,围绕渠江飞翔的美景不再有。尽管光绪年间州府将州城文庙右侧之奎阁搬迁到鹤岭山顶,但也不是原有的“鹤岭晴岚”风光。1972年夏天奎阁倒塌,在县城干部群众的多年呼吁下,县委县府号召干群集资财政补贴,重建奎阁动工。1993年初,一座现代建筑奎阁耸立在鹤岭相邻的山头,奎阁公园成为广安一新景。至于“甘泉潄玉”,本是新南门外新平路上凉亭街一奇特水井,井有三穴,泉水溢出其声如潄玉清脆悦耳,泉水甘甜可口,有宋太守陈良玉篆书“甘泉”二字刻于井侧石壁,井旁还建有凉亭供人饮水休息。因街道建设改造,此景已不存。“?峰神宇”,其?峰早废神宇处建有学校,山下山上已高楼林立,碧峰山上南侧的思源广场和宝鼎,成为广安文化新地标。

当然,古十六景也不是县志所说的景观只剩“白塔凌云”了。白塔是南宋名臣安丙在嘉定二年任四川制置大使后,为镇渠江聋子滩水口而建的佛塔。2013年5月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白塔已修茸,白塔公园待建。还有“秀屏积翠”,即邓小平题名的今“萃屏公园”。广安人自1983年初开始近四十年的几度建设,已成为2A级旅游风景区,两年前被评为广安文化地标之首,賨城十六景之首,再一次被刷新。“春山积雪”的春堡山,当地人又称春波山。春堡山下数平方公里,是广安蒲氏家族繁衍生息的主要集居地,他们把此山视为广安蒲姓的象征,所以,春堡山一带(包括万春桥及瀑布) 的自然生态和景观一直得以保护,这也是之前被红色影视基地选中的重要因素。清嘉庆年蒲氏族人在山顶修建有避白莲教匪乱的石寨,寨中有供奉老君神象的庙宇。1949年前后庙内办有村(保)小学,60年代因学生增多而将庙子房屋撤迁山下重建小学。“谷城云瑞”在今华蓥市城区背依的谷城山,自然景观未有受到人为破坏一说。还有文庙沟里的“龙窟石渊”,这口从文庙岩隙渗出的寒泉井冰凉刺骨,百姓唤为“观音井”,志曰“寿水”,附近百姓饮用水,从不干枯,名气很大。70年代初文庙成为县农机厂,寒泉被下倒垃圾、杂草覆盖。即将开发的文庙沟文旅主题商业街区,若将寒泉井打捞清理重新打造,将会再现当年奇景。至于“西溪仙洞”,目前五一公园只是初步将山岩清理出来,若按诗咏之意加以环境整理打造培植,亦能成为公园一访古探幽之处。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mfxquan.com/14071.html